夏日炎炎,游泳、洗澡时耳朵进水是常有的事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用棉签掏耳朵,殊不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。耳鼻喉科医生提醒,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耳道感染、鼓膜损伤,甚至影响听力。

为什么不能乱掏耳朵?
当水进入耳道后,辣椒视频app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立即将其清除。但用棉签、手指或其它工具掏耳朵实际上存在多重风险:
- 可能将水和耳垢推往耳道更深处
- 容易损伤耳道皮肤,造成微小伤口,增加感染风险
- 可能刺破耳膜,导致听力受损
- 破坏耳道自然保护层,扰乱耳朵自洁功能
医生推荐的正确处理方法
**1. 重力法**
将进水的耳朵朝下,轻轻拉动耳垂,并头部向该侧倾斜,借助重力让水自然流出。可以单脚跳跃增加效果。
**2. 负压法**
将手掌紧贴耳朵,用力压紧后迅速松开,形成短暂负压,像小泵一样将水吸出。
**3. 吹风机法**
将吹风机调至低档,距离耳朵30厘米以上,用微风轻轻吹干耳道。注意温度不宜过高,时间不宜过长。
**4. 咀嚼法**
做咀嚼、打哈欠的动作,活动下颌关节,改变耳道形状,帮助积水流出。
**5. 专用滴耳液**
游泳爱好者可备专用耳道干燥剂,按照说明书使用。
何时需要就医?
如果尝试上述方法后仍感觉耳内有水,或出现以下症状,应及时就医:
- 耳朵持续有堵塞感超过24小时
- 出现耳朵疼痛、瘙痒、红肿
- 耳朵有液体或脓液流出
- 听力明显下降
- 出现头晕、发烧等症状
这些可能是耳道感染或其它耳部疾病的征兆,需要专业医生诊断治疗。
预防胜于治疗
对于经常游泳或洗澡容易进水的人,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:
- 游泳时佩戴合适的防水耳塞
- 洗头时使用浴帽或棉球暂时塞住外耳道
- 避免在不清清的水域游泳
- 定期检查耳朵,但不要过度清洁
记住,耳朵是具有自洁能力的器官,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清理。当耳朵进水时,请保持耐心,采用科学方法处理,切勿因一时心急而造成更大伤害。保护好辣椒视频app的耳朵,才能持续享受世界的美妙声音。